作为校庆系列活动之一,每年的校友返校活动已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。10月16日这天,1100名90届本专科毕业生、90届全日制研究生以及1998—2000级我校首三届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齐聚一堂,忆往昔同窗情谊,庆母校生日快乐。

亲爱的校友,欢迎您

  上午9点刚过,徐汇校区大礼堂就有校友接踵而至,不一会儿功夫,便是人头攒动。大礼堂前不长的一段林荫道,引得校友频频驻足:或看见昔日同窗,欢喜地打招呼、握手、交谈,或结伴在档案馆精心制作的毕业照展板前寻找当年的自己和同窗,或结伴至校友总会搭建的校友返校纪念背景台前合影留念。
  从学校门口至大礼堂,一路彩旗飘扬、桂花飘香,大礼堂门口两条充满喜庆气氛的红色条幅上,以“忆往昔峥嵘叙同窗情谊”和“观华理今朝展辉煌未来”的上下联迎接校友们的到来。

为母校发展建言

  一位女性校友突然向背着单反相机的记者问道:“你是校报记者吧?”记者一怔,不禁反问:“你怎么知道?”她笑了:“我看你一直在拍照,就觉得是记者了。我读大学时,也看校报的。”她还告诉记者,今天是她第二次回母校,上一次回来,是带孩子来看看读大学的地方,两次回来,感觉母校的变化挺大,“希望母校越变越好,我们作为校友,也会感觉骄傲”。
  几位分别许久的校友刚见面,其中一位就兴奋地说:“我刚才在校园里走了一会儿,发现毛主席像还在,好亲切啊!”
  一位从桂林来的校友告诉记者:“毕业后,我一直关注母校的发展,感觉学校的硬件建设还不错,但在对外交流、学生论文、生源等软件方面,还不是很强。希望母校的发展越来越好。”

海外抗90校友回国聚首

  记者发现,9点不到,就陆续有不少校友集中至大草坪。不远处,一台固定在三脚架上的摄像机始终在工作。将近10点,大草坪上已聚集有40余位校友,他们的年龄似乎比返校的90届校友稍长些。
  带着疑惑,记者走向了大草坪。原来,他们是79级抗90(现生物工程)专业的校友。“我们这个聚会,是由班长牵头、同学们自发组织的。大家都快50岁了,回母校聚会,既是过一次集体生日,也是为母校58岁生日送祝福。”一位校友告诉记者,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从国外回来的,比如他就是从美国到巴黎去开会,然后从巴黎直接飞回上海,计划参加完聚会再回美国。与他一样,有些同学从美国回来,纯粹是为了这次聚会。两个班级的50多名同学,今天有40多人回到母校。

 

作者系我校宣传部 张婷